新闻热线:010/88608888
投诉建议:13041130188
电子邮箱:563754475@qq.com
流量统计:
3793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说三农 > >

米勒-伟大的农民画家

    2023-11-28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37249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也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观念。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他说:“我的一生中除去田野外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过,我只想尽我的能力把它们表现出来 。”

    1、拾穗 米勒 法国 布面油画 83.5×111厘米 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3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3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3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这3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3个同命运的女神。”还有人惊呼道:“在这3个突出在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农民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事实上画家并没有他们想得那么多,他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画出来而已。这幅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能引起人们对那个社会的怀疑。所以作为写实主义画家的米勒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米勒在他所有的画中都采用了简洁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他的思想观点都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米勒是伟大的农民画家,他的艺术是公认的农村生活的庄严史诗。他用画笔和颜色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也揭示了人类围绕土地而争斗的喜悦与悲哀。人们称米勒是“乡巴佬中的但丁、土包子中的米开朗琪罗”。

 

    2、晚钟 米勒 1850年 布面油画 55.5×66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3、嫁接树木的农夫 米勒 1855年 布油彩 80.5cm×100cm 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的作品突出的风格特点是厚重粗拙,他似乎不特别注意细节的描绘与刻划,更为注重粗犷强悍与整体感的塑造;画面中农夫、妻子与婴儿的人物关系、色彩关系、油画技法,都显得自然质朴,平实亲切,传达出一种亲和的家庭气氛。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情画。

 

    4、沐浴的放鹅少女 米勒 1863年 帆布油画 38x46.5cm 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藏
    在静静的小溪旁,在浓荫森森的合欢树下,牧鹅的村姑脱去了衣裳,用脚试着溪水的深浅,准备在溪中沐浴徜徉。一束阳光透过浓荫的缝隙,射在少女的身上,极其圣洁明亮。远处散乱的鹅群,无拘无束地嬉水游弋,自由欢畅。一声鹅鸣,划破这静谧的世界,响彻四周的村庄。这田园的意境,令人神往。

 

    5、播种者 米勒 1850年 油彩画布 101x82.5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米勒定居巴比松村的第一幅作品是《播种者》,画了一位顶天立地、身着红蓝短衫的青年农民,迈着雄健的步伐,在夕阳下撒播种子,他那深褐色的帽子与明朗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倾斜的地平线和迈步的巨人形成有力的交叉。在米勒表现的农民题材中,始终将农民形象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大地的主人突出在画面上。艺术批评家戈蒂埃看了这幅画以后指出:“播种者好像是用泥土本身塑造出来的一样。”从这幅画中我们看了农民和土地生命与共的关系。 米勒1849年避居巴黎郊外的巴比松,当时艺术家如梭罗、卢梭等也避居于此,此后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1850年《播种者》在沙龙展出,开始享誉巴黎。

 

    6、收获者的午餐 米勒 1850--1853年 帆布油画 67.31x 119.7cm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这些为地主打工的农民在高大的麦垛旁歇息午餐,晚到的村姑腼腆地低着头不敢入餐,而那个青年农民极力劝说,其他人也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她,她那忸怩迟疑的神态纯朴而憨厚。米勒的画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没有一点粉饰和夸张,用真诚眼光把农民的生活情景再现出来,看他的画就像是看生活本身一样。米勒所塑造的人物从不着重细节的精微刻画,而以人物的动势传达内在思想感情。造型的高度概括和简练与杜米埃有相似之处。

 

    7、牧羊女 米勒 1863年,81x101cm,布 油彩,巴黎奥赛博物馆
    一个乡村牧羊女,站立在草原的旷野中,默默在祷告上帝赐予一天的平安生活。在这幅画中,为了展示农村妇女的日常劳动生活,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这幅画无论就色彩,还是牧羊女形象都处理得比较细致、统一、和谐。真实感加强了全画的乡土气息。一八六四年米勒以这幅《牧羊女》参加法国巴黎沙龙美展,获得极高的赞誉。

 

    8、种苹果树的夫妇 米勒 1861-1862年 82.5x101.3cm 布 油彩 波士顿美术馆
    这是法国北部金色的秋天,一对农民夫妇正在田间整理他们的土地,画面由金黄与赭红两种颜色揉和在一起,使大地和原野呈现为一种迷人的色彩。男人头戴一顶褐色粘帽弯腰侧着身子,双手握着一枚撅头在刨地,他的两条腿扎在泥土上用着力气。女人站在男人的右边面朝土地,她头上缠着一条灰色丝巾,使她脸部的神情宁静而安祥,女人的那只右手伸向男人撅头在刨地的位置,泥土好像板结的很硬。他们的身后站立着两棵树,树下有一个圆形的条筐,筐沿边搭着一件深色衣服,筐里这对农民夫妇的婴儿正在睡梦中。树下还有一头灰色的毛驴,它竖着耳朵在倾听什么?而不远处的四棵小树金黄着远方若隐若现的村庄,使天空的水蓝和灰白的云诗意而明亮。

 

9、担牛犊 米勒 1864年,81.1x100cm 布 油彩 芝加哥艺术学院

 

10、树下小憩

 

    11、劳动归来 米勒 法国 布面油画 约1863年,80x100cm
    夕阳为画面抹一层金黄余晖,一对男女行走在归家路上,帽沿阴影遮住面部,因而面部模糊不清。画面宁静无声息,唯有男人的腿,似乎诉说什么。腿并不粗壮,却大步迈开,显示出动感和活力。也少了倦意和心事。倘若油画《劳动归来》是温暖的,除了其色调,还因为男人身边有一个女人。尽管女人位置不太显要,与男人比之不太突出。倘若没有女人,这幅画或许将不会那么耐读。

 

    12、扶锄的男子 米勒 1863年 油画 旧金山私人收藏   
    1862年米勒完成《倚锄的人》,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米勒《扶锄的男子》是美的.虽然,在画面上那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贫瘠土地上,他扶着锄头,喘着粗气,疲惫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美不是用脸上的形和色所能表现的”,他那抬起的头,那遥望远方的双眼,流露着内心的悲苦和命运的艰辛,表现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13、巴比松草原的牧羊女 米勒 法国 1863年 布面油画 100x150cm  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画里的牧羊女正在编织羊毛袜子,表现了画家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喜爱。她头上包着暗红色的绣花毧帽,身上披着旧毛毡披肩,下穿一条粉红色的毛裙,脚上裹着一双大头毛鞋,她的全身上下无一不是羊毛制品,真是自给自足的牧羊女。这幅画对牧羊女的形象处理比较细腻传神。她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织品,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画的色彩也和谐统一,绿色的树丛,绿色的草地,灰色的羊群,灰色的披肩,红色的头巾,红色的裙子,黑色的牧羊犬,黑色的影子,构成了赏心悦目的画面。

 

14、秋天的干草堆 收藏于美国大都市艺术馆

 

    15、午睡(上),米勒;午睡(下),梵高
    这两幅《午睡》,表现了农民在田间播种劳作后,中午小憩一刻的场景。出身农民家庭的米勒,并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局外人或者贵族姿态来审视和描绘这些农民们,而是将农村和田园生活赋予了一种温暖、祥和与平凡中伟大的意味,画中的农民和他们田间的劳作,非常具有温暖的人情味儿。而梵高非常的欣赏米勒,所以他这幅仿米勒的作品,用一种梵高式的绘画方式,表现了一种劳作后休息的午睡场面。这一刻,人与自然的线条融为了一体,沉睡的人和大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那是大自然的广度,也是生命的深度。

 

    16、喂食 米勒 1872年 帆布油画 60x74cm 巴黎卢浮宫藏
    画面上这依次大小坐在门槛上的三个孩子,显得十分天真,在等待母亲一勺一勺地轮流给他们喂饭。石头屋墙的尽头,也是画面的最右侧,可以看到孩子的父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个养家活口的主人。此情此景凡在农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所以米勒的油画在我国广大观众中会有更强的共鸣性。这幅画的尺寸不大,仅74厘米高,这不免使人联想到米勒在巴比松村所作的那些小幅油画。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他无力购置足够的油画材料,往往在农村就地取材,而且有时只得多画素描。

 

    17、第一步 米勒 法国 1858年 素描
    画面是一块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民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每个看到这个画面的人,笑意都要飞上嘴角。人生的第一步,要迈向父亲。此幅作品,崇拜米勒的凡高,曾经在1890年临摹过,画名也叫《第一步》(下图),以它向米勒致敬。


最美县城——德格县城

最古老的县城——河南商城县

7个有代表性的中国最美小县城,太适合小住几天,第一个就心动了

刚出炉的中国最美县城第一名——福建三明泰宁

乡村振兴产经资讯权威门户-政企合作重点项目服务平台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959号

版权所有 乡村振兴产经资讯权威门户-政企合作重点项目服务平台京ICP备2021008422号-3

公安部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606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金鱼池中区24号(天坛北门向西50米路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608888 13041130188

主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管院) 联合主办: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 | 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